高峰山属剑南山 余脉,在一片浅丘之中一峰独秀。位于蓬溪县北二十五公里,海拔547米,有"川中第一 峰"的说法。因独特的八卦迷宫建筑,又有"川北迷宫"的美称;因方方面面 求之者的应验率很高,还有高峰神灵的传说;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远离城镇的喧嚣,有" 是一蓬莱"的赠匾。高峰山上对联、匾额甚多,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山上罗衣秀才的 传说、王师祖仙说,极富神秘色彩。 道教圣地高峰山 高峰山,是得天独厚的灵岳福池,曾是以道为主,兼儒、佛文化的送佛场,今是龙门正宗的 道教活动场所。始建于初唐,续建于晚清,扩建于民国。是得国民政府众多元老崇敬的宝刹 ,受国内十八行朝拜。林森曾题匾额"为善最乐"誉之。庙内有民国时期军政首脑 人物林森、于右任、冯玉祥、何应钦、孙科、张群、白崇禧、陈立夫等人,多次为高峰山题 书、赠匾40多块,有胡耀帮同志早年签署的文告等重要文物。 高峰山座西面东,有三大自然景观 :山上树木葱茏,覆盖全山。全山上有上百年乃至上千年古柏 500余株,均向寺生长,此为 一;遥望高峰山,恰如绿色宝塔巍然屹立,环山有8条山系,恰似8条巨龙回首高峰,高峰山 顶,又形似长龙,且以唐代古刹为龙头,有如九龙翘首捧太极,此为二;高峰山有东西南北 "四道寨门",方便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四寨门尤以东、西寨门看得最宽最远, 现修建了一处观景台,可看日出、夕阳、云海、风景之美妙,丝毫不亚于五岳,此为三。三 大自然景观,自然朴素,灵秀宜人,极富道存韵致,又多田园情趣,正是亲历传统、回归自 然、休闲悟道的好去处。2003年底,高峰山被评为国家AA景区。 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景区 现为四川省遂宁市市级道教活动场所,1986年已正式对外开放。 川北玄宫高峰山 最初听说高峰山,以为它不过就是一座普通的山。这种揣度,很快在去年12月下旬的半天游 历中被击碎。 原来这座山并不简单:积淀千年的道教文化、残存的山寨大门、 “一山坐三县”的气势以及与众多名人要员的千丝万缕关系……筑 群,或明或暗,勾连迂回,令人望而却步。 一山坐三县 穿越川中古镇蓬溪县文井镇向纵深 进发,奇峰兀起,数峰竞秀,撞入眼帘。蓬溪、射洪、西充三县交界处,坐落着蜀中第三大 名观--高峰山道观。自麓而顶,环山东西南北,各个方位的森林古柏,朝着山顶方向参会天 日。登山远眺,真有“人在画中游”、“一览众山小”之感。 环山百里皆为中丘地带,而独此一峰突起,海拔547米。遥望高峰山,恰如绿色宝塔巍然 屹立;透过林间空隙,隐约可见重重殿宇,盘坐于峰顶之上,气势十分巍峨壮观。沿石板古 道拾级而上,行至山门,但见三重飞檐,悬叠而起,两株千年古柏,直插云霄,大有得道成 仙之状。 高峰山寨垣相传为宋、元建筑。寨垣高处约13米左右,形势险要,过去为乡民避兵灾匪祸之处,多年来乡村地方武装常设防卫岗哨于寨上。
腰有东、南、西、北四 寨门,依“国象”修4条上下山小道。全山有上百年至上千年古柏5000余株。环山 有8条山系,恰似8条巨龙回首高峰。 道教名山 高峰山是四川第三大道观,受中国十八行 省朝拜,名播海外。 清末有全真道士王* 清与其徒范明清(道号云峰)寓居于此193210月国民革命 军二十九军第一路司令 李*如提 卖西充,蓬溪两县公产,此庙产业亦在提卖之列。于是王、范师徒二人四出募化集资,将此 庙投标买下,改为道观。范明清于1932-1947年,募化钱财,先后两次在此山大兴土木 ,扩 建道观。当时有灵官殿,三清殿、皇殿、祖师殿、药王殿、三教殿等殿堂10余座,房舍200余 间。整个建筑格局按八卦中的干、坤、坎、离四卦而东、西、南,北四门,古朴自然,别具 风格。道观中存有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各地重要名人题署的匾额、楹联300余块。最盛时期,住 观道士、帮工和管理人员达400多人,信众主要分布于上海、北平、武汉、南京、宜昌、重庆 、成都等地。高峰山重新开放20年来,其宗教活动规范开展,常年拥有信众、游客约15-20万 余人。其道教活动规模和影响在川北、川中、川东地区均为最大。 高峰山矿泉资源较为丰富,除“盐米 神泉”外,山脚尚有“龙泉”一处,矿物质含量丰富,泉质优良。小二型水 库“高峰山水库”蓄水能力50m3左右。如“武引工程”梯级蓄水能规 划建设在高峰水库段,将形成一处难得的山水奇景,高峰山整体资源质量亦将得到巨大改善 和提升。 在高峰山脉终点处,沿主峰顺山而下两公里处 有另一道教活动开放场所定香宫。定香宫原名“定香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十 五年(820),历经兴废,现仅存部分清代和民国建筑。1995年10月,“定香寺” 更名为“定香宫”,划归高峰山道观管辖。清代和民国时期,高峰山与定香寺( 当时名“三教坛”)属隶属关系,“儒、释、道”三教并行,香火兴 旺,是高峰山东南面门户性景点。 蓬溪县文体旅游局局长吕历介绍说,神秘的高 峰山曾被禁止开放,1985年前基本上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今年恰逢高峰山道 观恢复开放20周年,县上花了很大的力气打造这个景点,让众多的游客去感受它的神秘色彩 。 2005年12月,由成都雕塑设计院设计,著名民间石雕艺术家赵德阳负责制作的 高达36m的老子石塑像竣工。该塑像位于高峰山西北山麓,为目前国内外最大老子塑像,有 “老子天下第一”之称,成为高峰山道教文化标志性景点。 川北迷宫 高峰山的另一神奇,是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八卦式道观建筑群,国内罕有,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观”。“仰之弥高,四面云山皆拜手”,登上高峰山, 置身苍苍千年古柏林中,灵秀之气扑面盈怀,令人神清气爽,胸襟大开。 记者了 解到,山上寺庙全部建筑均为木结构,整个建筑群按《周易》八卦设计修建,5200 多平方米 的建筑有大小门400多道,在全国道观、寺庙中实属罕见。其门又分为正门、侧门、实门、虚 门、活门、死门、机关暗道门等多种,且沿山势交错设计,故有“川北迷宫”之 称。高峰山的道观建筑基本按八卦中的乾、坤、坎、离四大主卦布局,占地50余亩,上下三 层,依山就势而造。殿、馆、堂、亭纵横,楼、阁、台、榭环绕,斗拱飞檐,交错穿插,暗 道机关,遍布其中。整个建筑为纯木结构,浑然一体,深蕴道妙玄机,自成迷宫仙境。精心 细察,四大卦象清晰可辨。 四卦相生相连,环抱厢房230余间,记者在导游小姐 的引领下穿行其中,开始还能辨别方向,随着上下左右的游走,慢慢的便觉得有点东西难辨 ,南北不分。恍兮惚兮中,稍有不慎,便会颠三倒四,迷途而不知所如。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看似简单的一幢木结构建筑,傍山而建,却隐含着如此多的玄机。据说,像 高峰山这样的木结构八卦建筑群,在全国宗教建筑中几乎仅此一处,堪称奇观。 八卦玄宫的“四大谜团” 因为神秘,关于高峰山的“迷宫 ”有很多说法,其中的奥秘引人心驰神往。 “坐北朝北”说。 高峰山迷宫中心位置为主殿“三清殿”,该殿坐北朝南,而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迷宫大门则朝东,越过广场,沿山脊东行不到一华里的东山门骤然转 向朝北,因此构成“坐北朝北”说。始于唐代贞观二年(628年)的高峰山庙观, 不知由哪年哪位高人出此高招设定“坐北朝北”,令后人十分费解。道教是中国 土生土长的宗教,有一种解释说,唐朝京都长安在北,高峰山道观在南,道教弟子无论身在 何方,总是心向“中土”。“坐北朝北”说,有“热爱祖国,热 爱道教”之意。 “太极八卦图”构建说。高峰山建筑群核心位 的天井,分为一阴一阳,暗合太极图。正北“三清殿”,殿后“斗姥殿 ”构成坎卦,称“坎中满”;正南“三宫殿”,殿后“老 君殿”,殿对面“南客堂”,构成离卦,称“离中虚”;正东 “文武殿”,殿后“灵官殿”,构成“乾卦”,称乾三; 正西是三开间长的“西客堂”,构成坤卦,称“坤六断”。余下四卦 自去意会,此不赘述。迷宫如此布局,足见设计师的良苦用心。 再 者,这一殿堂群体还构成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壬癸水 ”克“丙丁火”,在那水贵如油的高峰山顶,祈求“水克火”, 防止火灾的发生。 “迷路说”。高峰山主要殿堂四周还有木质结构的 三层楼房,共同组成庞大的迷宫建筑群体,建成以后,游人自中央三清殿出发,游完每一个 殿堂和上、中、下三层楼房的每个厅堂、暗宫,每一条梯道、廊房,最后会回到中央出发地 ,要另辟蹊径的话,则怎么也出不了迷宫大门。如今,为了安全,新辟了路径,增加了透明 度,兼之有导游带路,昔日的“迷路说”已逐渐淡化。 高峰山道观系 木质结构,建筑按先天八卦设计修建,其一木一桩,一石一坎,一门一道都有严格讲究。 高峰山为何采用这种古怪建筑?据悉,一曰依山取势,令其顶平;一曰风水使然 ,自然天成;一曰主体建筑系道观传人范明清及徒所建,且与国民党党政显要交从过密,为 安全起见,有利自如进退,又放金埋银,顾后断忧。解放后,先后有西充、南充、射洪、蓬 溪等地政府自山中搜出金银数十担,文革动乱中有人盗宝寻珠,祸及王、范真人墓亭,所得 颇丰。以后,又不断有传言:有人一锄挖到金条;有人摔跤,而得金戒……更 有人言之凿凿:高峰山的暗道夹墙中隐藏有价值超亿元的金银财宝,人云亦云,莫衷一是。 22块珍贵匾额 高峰山匾对、书画、诗文颇多,并出自古今文人之手 ,可惜在文革中被拆作它用,文词已不复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蓬溪县文化部门共追回 匾额22块。 从清末至今,高峰山道观中陈列军政要员和地方名士题署的匾额约 300余块,楹联40余副。据相关资料记载,仅民国时期先后就有30多位国民党军政要员向高峰 山赠匾,而这些赠匾多数毁于文革时期。其中有国民党政府主*林森所赠“为善为乐 ”、行政院院长于右任所赠“川北胜景”、伪四川省主*王瓒绪、邓锡侯分 别所赠“山中逸士”和“接武重阳”等。 古今楹联尚存40 副,其中有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全国政协副主*、民盟中央主*张澜先生撰书的碑亭 联“率三教大道化人,古今罕有;尽一生苦心济世,日月增辉”、清代著名书法 家文龙所书“结构最高峰,觉天下名山,南条北障皆枝干;优游余穴地,享世间奇福, 虎伏龙眼养性情”等。 在高峰山赏匾是一大享受。既把人拉去了历史深处 ,又把人震撼于现实之中。作为一笔珍贵的人文资源,它不仅艺术地揭示了道教义理,生动 地展示了书法牌匾艺术,皆具宗教、哲学、艺术审美价值,同时对研究民国时期政教关系和 社会文化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除此之外,高峰山还流传着众多的传说。至今仍在 民间广为流传的唐代著名神话故事“罗衣秀才”,就发源于这里,这个故事曾入 载《四川通志》和《蓬溪县志》等典籍。罗衣骑竹马赶斋、读书的石洞镇等遗迹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