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奇八字

导航:道教历史 > 先秦以及秦汉 > 道教阴阳双方的排斥

道教阴阳双方的排斥

时间:2017年02月08日 11:48内容来源:易奇八字编辑部 浏览量:3329

阴阳双方是对立的,对立的阴阳双方一般具有相互对抗、相互排斥的运动趋势。这是古人对自然界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比观察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古人已经观察到寒热不两立,水火不相容等自然特性。将这种朴素的认识进一步抽象到理论高度,并用阴阳这一抽象的概念来概括,则产生了阴阳双方相互对抗、相互排斥的理论。


古代医家在医学实践中,发现了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一致的情况,如高热的病人反见四肢发凉,久泄病人反见面红如妆等等。在阴阳概念于中医学中得到广泛而充分应用的时代,用阴阳的对立排斥来阐释此类病证的病变机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由此,阴阳对立排斥的概念在中医学中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阴阳的对立排斥在中医学中一般用于解释“阴阳格拒”的病理变化。但这并不是说在正常或生理情况下,人体内的阴阳双方不存在相互排斥,只是由于阴阳双方的相互排斥在正常情况下表现不出来或表现得不明显,人们难以观察到而已。因此,人体内阴阳的相互排斥往往在阴阳双方中有一方偏盛至极时明显表现出来。

人体内的阳热亢盛至极,可将阴气排斥于外;阴寒偏盛至极,可将阳气格拒于外。

从而形成真热假寒或真寒假热的病证。阴阳二气明显地相互格拒,相互排斥,标示人体内的阴阳二气不能相互维系,统一体即将崩溃瓦解。若不及时调整,终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精华推荐
道教入门 道教常识 道教符咒 人生感悟 修行指南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道教神仙 道教礼仪 道教斋醮 道教戒律 宫观仪范 道教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