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它的信仰中具有中华民族古代宗教意识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形成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千百年来,道教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生活习俗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它仍然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促进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鲁迅认为“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如能懂得道教,也就“懂得中国的大半”。许地山则说:“道教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四川省大邑县鹤鸣山是汉天师道发源地。鹤鸣山以山形像鹤而得名。鹤鸣山为古剑南四大名山之一,苍松翠柏漫山遍野,山涧溪流泠然有声。山之天谷洞(一名天师洞)位于鹤尾冠子中峰(今称大坪山)悬崖之上。从大坪山麓之迎仙客起步,须翻过八九华里的奇险峻岭,方能到达洞所。
鹤鸣山后天谷洞,传说为张道陵当年修炼之所,因此又被人称为天师洞,是山中一大奇地。我们一行人抵达时,正值盛夏三伏天气,酷热难当,然一近洞口,习习凉风扑面而来,顿时一身清凉。坐于洞口稍微休憩,则感觉前胸有热风回旋,后背寒气沁骨,一步之内,气温迥异,令人不得不感叹造化之神奇。
天谷洞曾发掘出一通古碑,碑的质材为钟乳石,表面呈蜂窝状,硬度极强。古碑高约1米,宽约0.6米,厚约0.2米。碑的右边镌刻“盟威之道”4字,正中刻有“正一”两个大字,左下方镌刻“张辅汉”三个略小一点的字。据四川省社科院教研究专家李远国教授分析,“正一”“盟威”等碑刻与史书记载中国道教初创时正式名称为“正一盟威之道”相符,碑的下部所刻“张辅汉”3字,即是道教创始人张陵的姓和字。就此,李教授认为,它是中国道教史上发掘历史年代最早的古碑,这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就在四川大邑鹤鸣山”进一步提供了有力的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