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奇八字

导航:道教入门 > 道教常识 > 无锡道教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无锡道教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时间:2017年02月07日 10:29内容来源:易奇八字编辑部 浏览量:3329

无锡道教音乐发端于古代巫觋歌舞祭祀音乐,经千余年的发展,至明、清时期,锡派道乐日臻完善。2006年开始,无锡道教音乐先后被纳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保护范围。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展示无锡道教音乐的独特魅力,2010年,无锡市专门在水仙道院设立了无锡道教音乐馆。无锡道教音乐既承袭了中国道教经典音乐传统,又不墨守陈规,广泛吸收吴地民间音乐、苏南地方戏曲,尤其是昆曲等优秀成分,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无锡道乐自然离不开无锡道教。无锡道教源自东晋天师道,无锡道乐与无锡道教同步发展,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历史源远流长的无锡道乐,在清末到民国初时迎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无锡道教乐坛人才济济,高手辈出,出现了“五个档”、“八兄弟”、“十不拆”等在苏南地区颇有影响的班社组合,涌现了琴家阚献之、南鼓王朱勤甫、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等杰出代表。《二泉映月》、《十八拍》、《下西风》等就诞生于无锡道乐这方沃土。

2007年,无锡市道教协会成立道教音乐团。2008年,无锡道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4月,无锡道教音乐馆也在南水仙道院开放,成为收藏、研究、展示、交流、传承无锡道乐的基地。

目前,无锡道乐保护、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老道长已“人亡艺绝”,口口相传的“腔口”艺术面临失传;现今的道长们没有条件提高自身道乐修养,传承道乐精华;无锡道乐的研究人员、保护人员都属业余性质,仅凭一份对道教音乐的情感支撑,难以持久、深入,更难以全面传承。同时,无锡市道协作为保护和传承的主体单位,近年来,由于项目领头人缺乏、人才队伍薄弱、主体单位的自养能力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无锡道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滞后。因此,无锡道乐的复兴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尤其要在建立保护机制、培养传承人方面下功夫。同时,无锡道乐与老百姓的宗教生活和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它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因此社会对它的关注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精华推荐
道教入门 道教常识 道教符咒 人生感悟 修行指南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道教神仙 道教礼仪 道教斋醮 道教戒律 宫观仪范 道教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