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的授箓传度源远流长。按《太真科》及《赤松子历》所载:“汉代人鬼交杂,精邪遍行。太上垂慈,下降鹤鸣山,授张天师《正一盟威符箓》一百二十阶、及《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师遂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领户化民,广行阴德”。这是符箓的根源和开端。
据《隋书.经籍志》载:“道教授道之法,初授《五千文箓》,次授《三洞箓》,次授《洞玄箓》、次《上清箓》。箓皆素书,记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文章诡怪,世所不识。受者必先斋戒,然后赍金环一,并诸贽币,以见于师。师受其贽,以箓授之,乃剖金环,各持其半,云以为约,弟子得箓缄而佩之”。这说明了授箓的程序。
据《三洞修道仪》说:受正一法箓,方可以为人章醮,因为只有得受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才有道位神职。有了道位神职的道士其斋醮章词,才能奉达天庭,才能得到神灵护佑,反之斋醮章词,则无效。所以,凡主持醮仪之道士,必先求授法箓以正道位。《正一法文戒品》对箓的作用解释说:“总统天地一切神鬼,诛伏邪魔,斩灭妖精,征灵召气,制御山川,涤荡气秽,章奏传驿,达通神仙,莫先乎正一。”因为受箓之后,箓牒中拨付受箓者有扩身将帅,协助受箓者作法时,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因厄。未受箓职者,就无权遣神役鬼,作法就不灵验。
另据《云笈七签》卷45说:受箓的意义在于通过受箓“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勉励得受道箓者勤进修行,不可亵渎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