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奇八字

导航:道教入门 > 道教常识 > 道戒的发展特点

道戒的发展特点

时间:2017年02月07日 10:29内容来源:易奇八字编辑部 浏览量:3329
道教自创教即前溯老子为其祖,以老子思想为其教义内容,其教戒亦体现这一特色。老子崇“道”,认为人与天地皆应效法“道”的精神,自然无为而成就天地万物。因此,“无为”是老子所首倡,而其所衍生出的柔弱、少欲、守静其实皆不出“无为”的范畴。早期天师道尊《道德经》,《老子想尔注》从宗教的观点阐释老子思想。后所出现的早期戒律,如想尔九戒:“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此上最三行。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此中最三行。行无欲,行知止足,行推让,此下最三行。”其或将老子思想内容直接作为戒律内容,或基于《老子想尔注》的思想而立戒,皆显其立基于老子思想立戒之特色。在想尔九戒的基础上,后又发展出“老君二十七戒”,由行无为柔弱衍生出勿喜、勿食含血之物、勿慕功名、勿杀等;由行无名清静诸善而衍生出勿贪高荣、勿求名誉、勿轻躁、勿恣身好衣美食等;由行无欲知止足推让而衍生出勿贫贱强求富贵、勿与人争曲直等。故二十七戒实为想尔九戒之世俗化与具体化。之后,道教戒律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参照佛教戒条的形式又吸收儒家伦常思想而继续发展。如《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中开首便言:“道以冲和为德,以不和相克”乃以老子“道”中“调和”的特性为基础,结合儒家伦理纲常,而强调“天地合和”、“国家合和”与“室家合和”之必要性,主张以“不可不勤事师”、“不可不敬事亲”、“不可不孝事君”、弃利去欲、无为不争等为达“和”奉“道”之行径,由此而开展出“不得淫浂不止”、“不得情性暴怒”、“不得佞毒含害”、“不得秽身荒浊饮酒迷乱”、“不得贪利财货”等同具老、儒思想特色的五戒条。于是,传教者强调透过对有形教戒的持守,人们便能体悟到玄虚之道的内涵与实质。老子思想,在蕴含儒家伦理观念的戒条中,得到进一步新的开展。
精华推荐
道教入门 道教常识 道教符咒 人生感悟 修行指南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道教神仙 道教礼仪 道教斋醮 道教戒律 宫观仪范 道教礼仪